重生之景泰大帝

二百二十斤

首页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谍影凌云 藏国 小生真不是书呆子 统计大明 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穿越民国:开创无上国度 大唐第一亲王! 武炼巅峰 寒门县令 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 
重生之景泰大帝 二百二十斤 - 重生之景泰大帝全文阅读 - 重生之景泰大帝txt下载 - 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34章 一切都偏离了太祖的规划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朱祁钰缩减都察院的事情被陈镒传了回去,整个都察院当即就炸了。

次日,都察院所有御史齐聚一堂,共同向朱祁钰上奏,请求皇帝陛下收回旨意,不要做出违背祖制的事情,若是皇帝不收回这道旨意,那都察院将联合其他衙门的所有官员一同罢朝。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除了和他们共称科道的六科郎,剩下的衙门有一个算一个,压根没人搭理他们。

开玩笑,这群御史平时没事就盯着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现在轮到他们有麻烦了,自己凭什么站出来支持他们?

况且皇帝收回的是都察院对于风纪方面的管辖,没了这群御史约束,自己岂不是更自由了一些吗?

这里面唯一可能不好的是京城的都察院手里只剩下查问贪腐之权,这些人想要立功,也就只能玩了命地查贪腐,到时候自己的风险肯定会高很多,不过这件事只会影响到三品以下的官员,三品以上的属于大佬,他们不需要亲自下场贪腐,都是下面官员孝敬的。

对于科道的反对,朱祁钰倒是没有意外,毕竟六科和都察院联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大家都知道。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

朱祁钰直接将这个难题丢给了胡濙来解决,胡濙当时还有些不愿意,但是朱祁钰一句话就把他逼得不得不接这个难题了。

朱祁钰说的是:“胡老爱卿手段了得,如今又是督管礼部,没有什么事情,您在朝中数十年,功劳卓着,威望颇高,去和科道分说一二,相信不是什么难事。”

内阁首辅王直也是劝他接手处理这件事,其他人站在王直一边,甚至自己的盟友高谷都不再言语,胡濙没办法,只得接下此事。

朱祁钰安排他去做这事儿,胡濙也心知肚明,自己在营救太上皇回京的事情上几次三番地和皇帝对着干,皇帝也因此而记恨上了自己,让自己去做这件事,其实就是希望自己去得罪整个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到时候这群喷子弹劾起来,皇帝才有机会彻底干掉自己。

不过胡濙是什么人?他可是在大明朝堂上混迹了几十年的老狐狸,怎么可能中这种计谋。

没到两天,胡濙便将这件事完美解决了,看得朱祁钰都不得不承认,这个胡濙的能力是真的强,要不是他一直倾向于太上皇,自己绝对舍不得将他踢出朝堂。

胡濙先是去了六科,将六科给事中们集中起来,告诉他们,皇帝剥夺都察院的风纪之权,乃是为了加强整个科道,风纪之事本就影响不大,其实压根影响不到都察院核心的监察之权,监察御史现在这么闹,只会引起皇帝反感,如果六科给事中不再和都察院一起闹下去,朝廷其他衙门的官员都会对他们有好感,六科给事中不可能一直在六科混下去,必然要升迁到其他衙门做事,能够得到其他衙门的好感,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六科给事中也不是傻子,自然听出来了胡濙口中的威胁,毕竟胡濙如今是代表内阁来和他们谈话的,而内阁又督管着六部,要是内阁放个风声出去,他们这群六七品的给事中也不可能斗得过内阁里的大佬,事关自己的未来发展,胡濙的这个面子的确要给。

于是,六科给事中偃旗息鼓,胡濙接下来只要解决掉都察院就可以了。

对于都察院,胡濙可就没有对六科那么和蔼的态度了,直接警告他们,如果他们继续闹下去,那吏部的年终考核必然要针对整个都察院,吏部对于副都御使以上的人没办法,但是对副都御使一下的人可绝对不会手软,毕竟整个都察院里,除了都御史和副都御使,剩下即便是佥都御史的考评都握在吏部手里,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未来仕途都在吏部的一念之间,而原本的吏部尚书正是如今的内阁首辅王直,恰好他也是负责督管吏部,只要他一句话,今年整个都察院的年终考评绝对没办法看,日后升迁的难度也会加大许多。

最重要的是,这次他们得罪的是皇帝,朱祁钰这位皇帝可是和先帝朱祁镇不一样,他执行垂拱而治,深得天下人敬仰,又几次三番击败也先,身负天下人众望,如今已是不逊于太祖太宗的圣主,他将此事交给内阁处理,实际上也是在考验内阁的能力,如果都察院继续闹下去,他很可能将内阁阁员王文踢出去,甚至收回内阁理政的权力都有可能。

监察御史们也知道,胡濙这就是刺果果的威胁,要是因为他们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权力让皇帝改变垂拱而治的政策,那他们绝对会沦为天下文人口中的罪人,身为言官的他们可是极为了解风评的重要性,这可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于是,绝大多数监察御史都不吭声了,只有几个顽固分子还在坚持,不过这事儿也简单,胡濙和陈镒说了一声,将这几个人全都丢到了广西云贵那面去了,那里的官员因为战事一直处于缺额状态,调他们过去填补缺额也属正常。

反对的人没有了,朱祁钰增加两万两银子的事儿就这样过去了。

之后的日子平淡无奇,不知不觉就到了年底。

朱祁钰招来内阁首辅王直,打算问一问他这一年的成绩怎么样。

“王老爱卿啊,今年户部的结果统计得怎么样了?赋税大概有多少?”朱祁钰笑呵呵地问道。

王直恭敬道:“陛下,昨日户部刚刚将结果汇报给内阁,臣给您说说?”

“王老爱卿请讲。”朱祁钰伸手示意道。

王直从袖袋里拿出一封奏疏,摊开来念道:“据户部统计,景泰二年天下户九百五十万四千九百五十四户、五千三百四十三万三千八百三十田口,地四百一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五顷六十亩,田赋米麦二千三百三十二万七百八十石,绢一十九万一千七百四十五匹,丝六万四千三百八十五斤,绵十八万五千六百三十斤,布一十四万四千五百四十一匹,绵花四十六万一千三百七十一斤,折色钞一十六万一千七百九十八锭有奇,杂课钞九百五十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七锭有奇,米麦五万二千三百七十一石,铁七万四千五百八十三斤有奇,布一千七十四疋,盐课盐三百一十一万六千四百五十一引,折色钞一千一百四十九万一千八百四十五锭有奇,米六十三万七千三百三十石,布七百八十六疋,茶课茶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五十一斤,折色钞一十八万九千四百九十四贯,屯田子粒二百五十八万四百五十五石有奇,彩纳水银九百四十四斤,朱砂一百六十二斤,石绿三百五十五斤,雄黄三十斤有奇,漕运北京儧运过粮四百二十三万五千石,各处运纳粮三百五十七万四千四百九十七石。”

朱祁钰想了想,从桌子上翻出一本奏疏,打开来看,皱着眉问道:“王老爱卿,你这一年的成绩并不算好啊,去年年底户部统计,天下还有九百五十八万八千二百三十四户,怎么今年就变成九百五十万户了,怎么差了整整八万户啊?”

王直恭敬道:“陛下,这件事内阁也是讨论过,今年宣大打了一仗,许多人都沦为了佃户......”

没想到王直还没有说完,朱祁钰就打断道:“王老爱卿,你朕以为真什么都不知道吗?宣化大同一共才多少人,怎么会一下子少了八万户,再说了,那面绝大多数是军户,田地基本上都是军屯,你和朕说他们沦为佃农?那好,朕这就派人下去,好好看看什么人敢一下子收下这么多军户当佃农。”

“陛下不可。”王直连忙劝阻道:“陛下莫急,老臣还没有说完,请陛下耐心听老臣解释。”

朱祁钰将手里的奏疏往桌子上一丢,吩咐道:“你说。”

王直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道:“陛下,宣大自然不可能一下子少了八万户,但是陛下莫不是忘记了,云贵那面也一样有人沦为佃户,麓川打了这么多年,许多农户早已逃亡,之前因为地方不宁,所以一直是按照正统元年的来统计,陛下登基之后,麓川也太平下来,户部命人调查才知道,整个麓川几乎千里无人烟,所以今年才会一下子少了八万户。”

“是吗?”朱祁钰冷声问道:“既然战事已经停止,那农户也应该回来了,毕竟土地才是他们的根本,为何还是少了这么多?”

“陛下,麓川那面打了整整十年啊,许多农户早已死在战乱之中,所以如今那面已经有了许多无主土地,内阁正在商议,看看将一部分河南山东无地之家迁徙过去填补人口。”王直解释道。

朱祁钰皱眉道:“为何是河南山东?那里人口稠密没错,但也是朝廷产粮之地,江浙人口一样稠密,为何不从江浙迁人过去?还有江西福建,都是山多田少之处,那里就没有佃户吗?”

“回禀陛下,江浙人口稠密没错,但那里乃是朝廷赋税重地,轻易动不得,江西福建人口本就不多,自然也无法迁徙,所以也就剩下了山东河南可以迁人过去了。”

王直继续道:“况且山东河南乃是黄河沿岸,正统十三年黄河改道,一分为二,虽然王永和王侍郎治水有方,但是毕竟刚刚完成,还要看明年黄河春汛的情况,臣等也是担心有失,所以想提前迁徙一部分人过去,免得灾民过多惹出事端来。”

朱祁钰想了一下,点点头,道:“此事可以,灾民迁徙之事你们内阁可以尽快去办,银钱可还够用?”

“今年宣大除了也先那次,其他时候都还平稳,军费开支并不高,再加上和安南的互市,也是节省了一大笔银子,若是迁三万户过去,应该不是什么问题。”王直答道。

“好,那你就尽快安排人迁过去。”朱祁钰吩咐道:“不过内阁要安排好,不能出什么问题,尤其是田地这块,必须分配合理,若是闹出什么乱子来,朕只会问罪于你们内阁。”

“臣遵旨。”王直恭敬回答道。

“好,那继续说说那八万户的事儿吧。”朱祁钰突然道。

王直有点迷糊,怎么还没说完吗?刚刚自己解释得很清楚了啊,于是问道:“不知陛下还有什么疑问。”

朱祁钰笑着道:“王老爱卿,其实朕还没有问完呢,朕记得去年大明是有四百二十五万顷土地吧,为何今年只剩下四百一十五万顷了,农户可以流离失所,但是这些土地不会也跟着跑了吧?”

虽然朱祁钰是笑着的,不过王直却不是轻松不起来,这个问题的确不好解释,农户会逃亡,土地可带不走,麓川山高林密,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十万顷。

王直沉吟了一下才道:“陛下,臣不敢欺瞒陛下,这十万顷里面有一部分是麓川等地的田地荒芜太久,需要重新开垦,另一部分是各地藩王借黄河改道,百姓受灾之时放贷,如今三年已到,百姓无力偿还,所以这部分土地如今在各地藩王手中,今年陛下又开了科举,录了数百名进士,他们都免除了赋税,所以还有一小部分的土地在他们手里。”

“大概是多少呢?”朱祁钰追问道。

王直立刻躬身道歉:“抱歉,这也只是臣依照各地情况推测出来的,但是实际情况八九不离十。”

“这么说,这整整十万顷田地,麓川和藩王占了一大半,剩下的才是新科进士的?”朱祁钰总结道。

王直没说话,但显然是默认了。

朱祁钰突然从案几上拿起一本奏疏丢给王直道:“王老爱卿,这是朕让各地锦衣卫报上来的,你看看吧。”

王直心中一惊,但还是几步上前,从地上捡起奏疏翻看起来,这一看不要紧,奏疏上的内容果然让人震惊。

其实奏疏上也没写什么东西,只是各个新科进士家中的田地。

柯潜,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士,家中田产一百零七顷七百八十二亩。

刘升,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人士,家中田产二百七十八顷整。

王兴,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士,家中田产四百九十六顷零五十四亩。

甚至新科进士中最为皇帝看重的王越也在,他家中的田产倒是不多,但是也有九十六顷二百八十九亩。

最多的是一个叫白良辅的进士,他的家里居然有两千多顷田地。

王直发现这些进士家里都至少有近百顷土地,几百顷也不是什么奇怪的,王直又在暗地里估算了一下,心中不禁有些发凉。

这些进士家中的田产,加起来居然达到了五万多顷。

这个数字已经远超他之前的估算,搞得他现在有些没办法和皇帝解释了。

朱祁钰看着脸色发白的王直,突然露出个笑容,问道:“王老爱卿,去年年底,朕和你说过吧,今年的税银要达到两千万两以上,不知王老爱卿做到了没有。”

见皇帝提起其他话题,王直连忙回答道:“回禀陛下,户部统计,今年的折色钞一十六万一千七百九十八锭有奇,杂课钞九百五十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七锭有奇,盐课售出盐引三百一十一万六千四百五十一引,折色钞一千一百四十九万一千八百四十五锭有奇,加起来达到两千一百二十三万三千五百一十锭,已经超过两千万了。”

朱祁钰点点头道:“很好,王老爱卿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不过......”

朱祁钰话题一转,问道:“若是加上这近六万顷的田地,朝廷又能多收多少赋税呢?”

王直一愣,旋即大惊道:“陛下不可啊,朝廷向来是以士驭民,陛下切不可改了太祖祖制啊!”

和皇帝交锋了这么久,王直已经明白了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他是想对举人收取赋税,但是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虽然朱祁钰刚才没有提到举人,但是朱祁钰有多聪明,最近这两年王直是深刻体会到了,他相信,朱祁钰绝对不会做出向满朝文武收税的决定,毕竟他还要靠这些人治理江山,维护朱家社稷呢,但是,如果对举人收税,却是没有那么难了。

举人虽说已经过了乡试,属于大明的预备役官员,但预备役毕竟是预备役,还不算是正式的官员,以朱祁钰如今的威望,想要对他们下手,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种事情王直怎么可能答应,虽说举人不是大明在任官员,但是这些人可是遍布大明各地,绝大多数人都是身出地方大族,手里握着成千上万的佃农靠他们吃饭,关系网不知道会深入到什么地方去,出手对付他们,也就意味着朱祁钰将会迎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如果朱祁钰玩软的,和他们斗舆论,那朱祁钰只有一个人,面对的是天下万千士人的反对,即便朱祁钰再圣明,在他们嘴里也能成为一个昏君。

如果朱祁钰玩硬的,派兵收拾他们,那他们就敢立刻起兵,反抗朱明暴政,挽救天下百姓,到时候大明遍地烽火,朱祁钰压根没办法彻底扑灭,最后的结果肯定和随末十八路反王一样改朝换代。

朱祁钰也是一愣,旋即微笑道:“王老爱卿果然是朕的肱骨啊,朕这都没说出来呢,你就已经猜到了。”

“没错,朕的确是想让天下士人缴纳赋税。”

“陛下不可。”王直立刻劝谏道:“天下士人向来万众一心,此事事关他们切身利益,又有太祖祖制,陛下若是行此事,后果不堪设想啊!”

朱祁钰不悦道:“太祖祖制有提到他们可以不缴纳赋税吗?”

一句话问得王直立刻哑口无言。

是的,太祖的祖制和后世人想的不一样,大明其实是分赋税和徭役的,统称为赋役。

洪武十年,太祖朱元璋为收天下士人之心,下旨免除士人徭役,而且免除的不是全部徭役,而只是其中的杂役。

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

这其实是说,读书人是考上功名,就和普通百姓不一样了,有了士人的身份,可以不用去做给衙门端茶倒水,清理河道,给县老爷抬轿子之类这些有失体面的事情,这也是历朝历代对读书人的一种体恤。

但是朱元璋还强调了,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这实际上是在说,适用范围在朝廷官员,并且是已经缴纳了土地赋税之后才能享有的特权。

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为了照顾致仕官员,又下旨,自今内外官致仕还乡者,复其家终身无所与,翻译过来就是,致仕官员归乡之后,也不用服徭役。

对于在学的学子,朱元璋就远没有这么大方了,他只是免除了在学的学子自己要服的徭役,并没有免除他们的赋税,只是在朱祁钰那位战神皇兄的时候,令监生家免差役二丁。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的赋税可以不缴纳呢?

根子还是在太祖朱元璋。

大明初创,经过蒙古人近百年的屠杀,华夏大地的读书人已经不多了,但是大明治理天下还需要读书人,所以朱元璋特意下旨,只要考上秀才,可享免赋税田地二十亩,这其实就是在鼓励学子专心读书,不用为生计发愁,考上了举人可以免赋税田地五十亩,也是一样的道理。

朱元璋还特意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御史分巡天下,监督政策的执行,探查各地官员的风纪,顺带盯着各地的赋税。

但问题就在这,即便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也都是读书人出身,家中自然享受着读书人身份带来的好处。

于是乎,一切都渐渐偏离了太祖的规划。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魔女先生的旅游日志 哇!我重生到了六零年代! 开局截胡五虎上将 轮回乐园之旅 开局仙帝修为,我的势力遍诸天 绝色皇后的贴身假太监 总裁绝嗣?孕吐后她一胎多宝了 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 重回1982小渔村 诸天纵横,从港综开始 刚继承家主之位,获得无敌修为 恐怖仙缘 透视小邪医 天行医尊陈天阳苏沐雨 丹武双绝 离婚后我的国医技能觉醒了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年代军婚,我的病娇被温柔兵哥治 武神血脉 病娇魔帝囚宠我,死后为我殉情! 
经典收藏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故宋帆影 大宋超级恶霸 三国之无限抽奖系统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 皇帝卸磨杀驴,我立马扯反旗 崇祯有把枪 穿越之冷艳田妃 佛系战国 超级中华帝国 我是傻妃我怕谁 假太监,我替皇帝管理后宫 电影世界的雇佣兵 新明 最强猛士之汉末崛起 春回大明朝 最强至尊狂兵 退婚后不装了,我就是你们找的诗仙 英雌 
最近更新锦绣芳草湖 喂!当乞丐去啊? 史前部落生存记 梦幻旅游者 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 造反造到大动脉,发现自家是皇族 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 万龙湾的当家少妇们 我来自朔方 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 少年安王 我父魏忠贤,请称我为蓝星球长 诸天盲盒店,开局老朱开出还魂丹 逆天唐朝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天降福星,两岁幼崽炸翻全皇朝 神武大明:我靠读书加点黄袍加身 征服者在明朝 异界争霸我能召唤华夏人杰 明末大海贼 
重生之景泰大帝 二百二十斤 - 重生之景泰大帝txt下载 - 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节 - 重生之景泰大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