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妙音0

首页 >> 妙法莲华经 >> 妙法莲华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零:下乡后小知青被大叔撩着跑 军嫂又茶又勇,七零军官哄得头痛 小书童修仙路:一本破书定乾坤 斗破:开局无敌,我一路暴走 重生农家下堂妇,养个王爷忙种田 与冷面阎王在七零年代搞事情 苟在木叶修仙 神诡世界:我靠挂机苟长生! 团宠妹妹三岁半,我是全皇朝最横的崽 被秀才退亲?她腰缠万贯怕个甚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 妙法莲华经全文阅读 - 妙法莲华经txt下载 - 妙法莲华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75章 第75集《妙法莲华经》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癸二、近由子一、转半字教法;子二、转满字教法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六十二面,我们看癸二的近由。

这一大科是约迹门开权显实,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使令我们修行者能够会权入实。那么会权入实从二乘人的角度来说,二乘人的权法是什么呢?二乘人的权法就是空性的涅盘。空性的涅盘怎么样能够会归到一念心性?从法门会归到心性这么一个过程,从五乘的权法来说,包括人天的安乐、二乘的涅盘跟菩萨的功德这三种差别,涅盘是最安稳的、最殊胜的。所以,会权入实,二乘人是最难做到的,因为他进去涅盘以后,享受涅盘寂静乐,他实在是不想改变了,也不想活动了。为什么《法华经》以二乘人为当机众呢?古德说,因为二乘人的法执最重,他对涅盘的执着最严重。如果连二乘人都能够会权入实,发菩提心,那人天种性的、菩萨种性的,读了《法华经》,更能够发菩提心了。所以,以二乘人为当机众就是挑战最难的。

所以佛陀在迹门当中就有三周说法,法说、譬喻说跟因缘说。这三周说法我们可以把它区别成两大类:

第一类,法说跟譬喻说

法说跟譬喻说,是从一种理观的智慧直接契入的,它摄受利根人。对于利根人,你不用讲其他的因缘事相,你只要让我道理接受了,你只要告诉我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我就直接契入了。

也就是说,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反正有一件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就是一念心性,你同意也好,你排斥也好,重点是,它是你本来具足的。记住:本来具足。所以实法跟权法最大的差别是,权法是修来的。你有快乐吗?你当然没有快乐。快乐是因缘所生法,你要去修五戒十善,修布施、持戒,你才有快乐的,所以快乐是修来的。涅盘,你是修四谛十二因缘修来的。所有的法门都是修来的。

但是你可别忘了,心性是你本具的。就好像说,你出外打工的时候,你也有选择权:我可以选择在这个地方打工;我不满意,我再到另外一个地方打工。所以你打工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的处所,你可以选择你打工的薪水,可以,因为它是因缘所生法。但是家是不能够选择的,就是你不可能一辈子流浪,你总要回家。

所以,当这个利根的声闻人在法说、譬喻说的时候,他知道真如本性不可回避,涅盘寂静再怎么快乐,它只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假相,它是一个“所”,它可不是“能”。就是说,打工虽然是有吃有喝有住,但是你迟早得回家。所以,你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以后,中上根人就接受了,那既然这样子,既然打工不如回家,那我就回家吧,因为家就是家,不可取代,也别无选择。所以这个利根人从法说譬喻说,就直接回归真如了。

禅宗就是这种根性。二祖遇到初祖说:“弟子心不安。”初祖说:“将心来,吾与汝安!”结果二祖“觅心了不可得”,当下契入。三祖遇到二祖也是同样的情况。三祖身体不太好,所以他本来是要跟二祖忏悔业障,二祖说:“觅罪来,吾与汝忏!”结果他去找罪业,回光返照,觅之了不可得!所以禅宗,它就是怎么样?它回光返照,当下就直接承当真如本性。他不会说,弟子心不安,我为什么不安呢?因为怎么样,因为怎么样,怎么样……所以,智慧高的人,他不要太多过程的铺垫,他一回家,就当下直下承当。

第二类,因缘说

但是,钝根人做不到。钝根人理论上了解以后,他必须要有一些因缘事相的证明,就是他必须有他的生命经验。钝根人是很执着的,他执着过去的生命经验,所以佛陀必须要把自己不可思议的知见力表现出来,必须表现他不可思议的往事。他说,好,我跟你讲道理,你还是不愿意从涅盘走出来,那没关系,我把你的生命经验、你的过去的记录,全部展开给你看。他说,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在大通智胜佛的时候,你在那个时候出世。我们那个时候同时出世,你接受《法华经》的教育。

记住,这个很重要!诸位!我们从经文来看,从成佛的角度,你接受阿含的教育、方等的教育、般若的教育,都没关系,法华教育最关键,因为你曾经成就一种权实不二的概念。这对成佛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后面会说到。声闻人在那个时候接受法华教育以后,已经发了菩提心了。但可惜,他还是凡夫,他只有解悟,所以他死亡以后,堕入轮回以后,因为在生命的轮回当中,就把这种知见给忘了。

但是,我们说过,真如是众生本具的,你只要回过一次家,你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在这个无量劫轮回当中,当然生过很多的痛苦,也去过三恶道,也享过人天的快乐。这么经过以后,到了今生跟释迦牟尼佛再一次相遇的时候,甚至于进入了外道,所以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时候如果不出手,他们即将生起邪见。所以佛陀怎么样呢?先用二乘法把他们稳住,先让他们成就圣道,然后再重新讲《法华经》。也就是说,从他的生命经验的记录来说,他不是第一次听《法华经》,他等于是再一次的复习;他也不是第一次发菩提心,他只是把他过去的菩提心重新给接上、给续上而已。

所以,当佛陀把声闻人无量无边劫以来的生命的历史全部讲完以后,二乘人没话说了。你心中还有什么疑惑吗?你认为发菩提心很难,可是你过去生就做过了。所以这段的生命经验,对声闻人来说,是让他们建立了很大的信心。

所以,因缘说是针对钝根人。就是说,你除了讲道理以外,你还得把我的人生经验,过去的生命经验,讲清楚,你要证明我有发菩提心的条件跟能力。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说因缘说——来辅佐只是智慧说的不足。

这一段的往事有三段因缘,第一个大通智胜佛。大通智胜佛他有两段,一个是成佛。蕅益大师的判教,把这一段因缘叫做远由。虽然佛陀出世,会让我们礼拜、赞叹、供养,但是从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来说,他是比较间接的,人的住世是比较间接的。重点在于法,佛陀必须说法,这个对我们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来说,是比较直截了当的,叫近由。所以,前面讲到大通智胜佛的成道,这以下就正式说明大通智胜佛的说法。

子一、转半字教法 丑一、正转教法;丑二、闻法得道

这说法,他是先转半字教法。半字教法就是小乘的阿含时,他讲《阿含经》。阿含时为什么是半字教呢?因为它这个义理没有讲明白,就讲一半,因为《阿含经》只讲空,它没有讲不空的中道实相,没有讲真空妙有,这个观念讲一半,所以天台宗把它叫做半字教,这个义理讲一半。

丑一、正转教法 分二:寅一、先明四谛法;寅二、次明因缘法

这个地方有两段。看第一段,丑一的“正转教法”。正转教法当中有四谛跟十二因缘,先明四谛法。

寅一、先明四谛法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

按照蕅益大师的说法,按正常程序,大通智胜佛是应该先讲《华严经》,“譬如日出,先照高山”。蕅益大师说,他这一段省略了,因为二乘人的根机,当时是不能接受《华严经》的,所以就把这一段省略了,就直接从阿含时说起。

大通智胜佛在受了十方诸梵天王们跟十六王子的请法以后,讲完《华严经》就讲“三转十二行法”。这个三转十二行法就是三转四谛法门,四谛每一个都有三转,三四十二,就十二个行法。这当中与会的大众,沙门、婆罗门、天、魔、梵及其余的世间一切学者都不能转动,因为它是出世间法,这些凡夫众生只能讲一些人天的孝顺、布施、放生等等,他不可能讲出这种出世间法的。

四谛法是哪些呢?第一个,苦。这个苦是讲苦谛,就讲果报。这个苦集,就是讲集谛。苦灭,是讲灭谛。苦灭道,是讲道谛。讲这个苦、集、灭、道四谛。

有关这一个四谛法,我们看补充讲表第三十五面,附表第二十。

四谛法门是很重要的。大概我们学佛法,第一件事情你先弄清楚什么是善恶,善恶的因缘,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恶业,先从断恶修善开始。你把善恶弄清楚以后,你要做的第一个功课,就是要学四谛十二因缘了,怎么让你能够慢慢地慢慢地解脱生死,就要了解四谛十二因缘。

那么四谛法,我们看讲义。四谛,这个分成两种因缘:苦、集是杂染的流转门,灭、道是清净的还灭门。

我们先看第一个,苦。

苦。苦者,“逼迫”义,即三界六道生死之苦果。苦果。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劝修,此是苦,汝应知。

作证,此是苦,我已知。

你要能够解脱生死,第一个,要修这个苦谛。苦谛,先讲什么是苦呢?就是逼迫,就是这个东西对身心世界是产生压力跟逼迫的。它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三界六道生死的果报,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业报身,这老病死的业报身,这个是痛苦的。

佛陀讲这个苦谛的时候,他有三个阶段:第一个,示相。“此是苦,逼迫性。”利根人,讲这一转的时候就开悟了。对中根人,必须要劝修,“此是苦,汝应知。”对钝根人,他就必须要作证,对钝根人都一定要示相,佛陀必须要作一个证明,“此是苦,我已知”,我已经走过来了,给大家一个信心。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的定义就是逼迫。三界的果报产生的逼迫,来自三个方向:

一个是苦苦。苦苦指的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跟五阴炽盛,就是这八种痛苦的感受,本身就是逼迫性。这个大家可以理解了,你痛苦的感受出现的时候,你感到一种不自在的压力。这第一个。

第二个是坏苦。就是我们过去造了一些善业,当善业果报出现的时候,是一种快乐的感受,但是佛法说这种是坏苦,因为这种快乐它有一个问题,它会变化。而我们对快乐的诉求必须要稳定,所以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它本身就是痛苦。比如你小时候很快乐,然后你长大以后发生了重大事故,你身体出现重大的毛病,结果你从此以后快乐失掉,因为那个快乐跟身体健康有关系的。所以,当一个因缘变化的时候,你快乐就从此消失了,这个快乐是无常败坏的。佛法说快乐也是逼迫性,是因为,对望着未来它是不安稳的。

第三个,是讲行苦。这个行苦就微细了,就是说,我们的身心世界,它不是一个寂静的状态,它会刹那刹那生灭迁流,就像水,它会流动的。这种迁流我们一般凡夫感受不到,要有禅定的人才知道。我们的五阴身心是生灭迁流之苦,叫行苦。

这是第一个,佛陀把痛苦的形相讲出来,苦苦、坏苦、行苦,都是逼迫性。

那么,我们对痛苦应该怎么修呢?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你知道。因为痛苦不要修,它是一个现象界,所以我们应该如实地去了知。

而第三个,作证,佛陀已经是真实了知了,就是佛陀因为了知了痛苦,才有办法成佛的。

这个苦谛的修为,很多人有一个盲点,尤其是净土宗,这个盲点更严重。净土宗说,欸,我不需要思惟苦谛,因为我的人生经验里面,我从小到大吃尽了苦头。小时候很多的病痛;长大以后,工作、婚姻也不顺利;年纪大以后,子女对我也不太好。我一路走来,痛苦经验太多了,所以我的苦谛应该是及格了。这是不对的,因为你不能用生命经验来取代智慧的观照。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生命经验是不全面的。你人生的体验,从整个佛法三界的果报来说那算得了什么?佛法讲苦谛是要遍三界的,所以你在苦谛的知,你所了知的痛苦是很小的。

那么,这样有什么问题呢?表示你对诸天没有抗拒的能力,因为它没有在你了知的范围当中。你的痛苦只是你这一生八九十岁点点滴滴累积而成的一个很狭隘的知见,非常狭隘,只是三界果报当中的一粒小沙而已。所以,除了你自己这一生的痛苦经验以外,其他的痛苦,你都没有免疫功能;诸天的快乐,你没办法抗拒。禅定的快乐,临终出现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抗拒。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你的知太狭隘。

所以,很多人用生命经验取代智慧的观照,这是不对的。你的人生只是无量的因缘当中其中一个单一的因缘,但是你透过无常观、无我观,你是把整个三界的苦全部了知了,就是对于三界的果报,你有免疫性了。所以这个地方是全方位地用智慧来观照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无常败坏的。这个功课是很重要,就是了知三界的果报是痛苦的。就是说,我们不见得马上能够了生死,但是你先建立一个观念,就是人生追求快乐是不对的。你要建立这个观念,你才有机会了生死。

苦谛修完以后,要找原因了。看集谛。

集。集者,“招感”义,即见思惑及所生诸业俱。苦因。

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劝修,此是集,汝应断。

作证,此是集,我已断。

诸法因缘生,不管是杂染的因缘,还是清净的因缘,都有它的因果。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痛苦呢,圣人来到世间为什么就没有这种痛苦呢?因为它有一种因地的招感,就是我们见思的烦恼跟种种有漏的业力,烦恼跟业力的结合。所以我们对于这个集谛要先知道它的相貌,什么东西是招感这个痛苦的因缘呢?就是烦恼跟业力。

那应该怎么办呢?果报不能断,诸位!你说我这个手经常去做坏事,我把手给断了。没有用的!果报不能断,你断果报,你犯杀罪。断,要断因地。果报只要知道就好,果报是知道有这回事,产生出离心就可以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断他的因,断除引生痛苦的因,就是你心中的烦恼。烦恼就修止观,业力就拜忏。所以整个离开痛苦三界的方法就是拜忏、修止观。

苦因就是这两个,应该断。

那么这种东西真的可以断吗?佛陀说:“此是集,我已断。”佛陀以过来人的方式来给你信心,这个东西真的可以断,因为烦恼跟业力本来就不是真实的。你说我的个性就是这样,佛法没有说什么个不个性,这个都是你过去生无量劫养成的因缘所生的习气,都可以断的。

这个集谛它在断的时候,它不是断种子,而是断它的相续,就是从它的一种功能上去断相续。而且这个集谛,我们要知道,烦恼跟业力你们知道先断哪一个吗?对,先断烦恼,业力你断不了的。

所以你看外道,外道就是没有智慧,他认为生命的痛苦来自于业力,所以怎么样呢?既然业力让我痛苦,那我晚痛苦不如早痛苦。他就修苦行,他认为吃苦是了苦,他希望透过吃苦来把所有业给消了。佛陀说你这个愚痴的众生,你这个业要消到什么时候,我们造的罪业无量劫来如虚空。

所以佛法的智慧说,烦恼跟业力是连带关系的,“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佛陀大智慧说,你把烦恼给断了,业力就不可得了,因为它这两个要相互作用,你把一个拿掉了,另外一个就不起作用了。

诸位!阿罗汉七生了生死,七生!那如果从这个道理来看,阿罗汉只花了七生,就把他无量劫无量劫无量劫的业力都给消灭了,那你们认为他是怎么做到的?用七生解决无量劫的生死业力?因为他没有烦恼了。没有烦恼,业力就不可得了,就这么妙!“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所以佛法跟外道最大的差别,外道是搞错方向,直接面对业力。你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当然我们应该忏悔业障,但是佛法对业力,是把它当助行。就是你不能有重大罪业,一般的业力没关系,不能有重大罪业,拜忏只是破坏重大罪业。而且拜忏,某种程度,他是假借拜忏,主要是要生起惭愧心,它重点在这里。

所以佛法是认为,烦恼比业力更重要,因为它是主导者,这个就是集谛。就是你要断,断什么呢?断除心中的烦恼。这是第二个。

那么断除以后,我们追求什么呢?追求灭跟道。看第三个,灭谛。

灭。灭者,谓苦因苦果灭已,所显“寂灭无为”。乐果。

示相,此是灭,可证性。

劝修,此是灭,汝应证。

作证,此是灭,我已证。

那么什么是灭呢?就是我们把三界的苦因跟苦果灭了以后,在因缘当中会出现一种寂静无为的涅盘之乐。这个就是我们追求的第一个目标,就成佛之前先追求涅盘寂静。

“此是灭,可证性。”这个涅盘寂静,它不是天方夜谭,它的确是存在的。“此是灭,汝应证。”佛陀要鼓励我们,你应该去追求,它值得你追求。它跟世间的快乐不一样,因为这个涅盘寂静,它是不可破坏的,它不会因为某一个因缘改变。别人对你好,别人对你不好,你发生什么事,你就算死亡,你的涅盘寂静完全不受影响。“此是灭,我已证。”佛陀已经证得了,就给大家信心。

四谛的第三个,就是你要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说我努力地去观察苦谛,生起出离心,我很努力地用念佛、修止观来调伏烦恼,那我追求什么呢?注意,如果你要了生死,你要追求的是寂静这两个字。

所以一个人到晚年,说是修净土宗要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当然你要先离开娑婆世界。你连娑婆世界都不能离开,你还跟我讲往生?我们是在娑婆世界生活的,你有本事离开娑婆世界,你才有资格谈往生。你要离开过去,才有资格谈未来。

一个人会往生的指标很简单,就是你到晚年的时候,你内心那种寂静的力量现前。就是说,你年轻的时候遇到快乐的事,你会很快乐很快乐,你年纪大的时候看它你相对淡薄了;你年轻的时候遇到不愉快的事,你会很痛苦,你年纪大的时候看起来也是寂静。恭喜你,往生有分!因为你的业力淡薄了,你的业力沉淀了。

所以,这个灭谛是你这个人对生死的这种互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说,你心中还是活在痛苦快乐的二分法,你就很难离开三界了。就是你那个生灭心特别强,快乐的时候特别快乐,痛苦的时候特别痛苦。那很简单,从这个就能看得出来,你的攀缘心、生灭心很重,你的第八识活动势力太强。

我们一个往生的人,第八识这个阿赖耶识活动势力不能太强,你要让第八识慢慢地,不敢说完全停止,完全停止你就是成佛了,起码势力要减低,就是涅盘寂静。所以这是一个你是不是能够离开三界的重要指标,就是灭谛。

整个净土宗要做的,就是你要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那我怎么知道我厌离娑婆呢?厌离娑婆标准在哪里?就是寂静。对娑婆世界一切的成败得失,你的内心只有两个字,叫做寂静,恭喜你!恭喜你!你跟三界的业力的牵动,淡薄了、沉淀了。

这是第三个指标,“此是灭,汝应证。”你要往这个目标去趋向。

那么,怎么做到寂静呢?当然要有方法,道,看它的趋向的方法。

道。道者,“趣向”义,谓由此道,故得证入涅盘。乐因。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劝修,此是道,汝应修。

作证,此是道,我已修。

寂静,它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是要修来的。修什么呢?修道。这个道,小乘当然就是四念处,大乘就是六度。

佛陀在讲这个道的时候,也是三个阶段:

第一个,示相,“此是道,可修性。”这是可以修的,它不像一般的哲学义理。哲学是讲出一个目标,然后方法呢?方法就没有了。它只是一种概念,它没有一种可修性。佛法跟哲学最大的差别就是佛法是可修性。

“此是道,汝应修。”你应该努力地正确地去修。从四谛来说,这个道就是修我空观,就修无常、苦、无我,它的证法是无常跟无我的智慧,这是道。

那么佛陀来作证:“此是道,我已修。”佛陀就作证这是一个可修性。

我们回归到讲义。这个是讲到我们要做的第一个功课,就是了生死转凡成圣的第一个功课,四谛法。这个四谛法,智者大师讲得更清楚。我们简单说一下。

智者大师说,藏通别圆四教都有四谛。他说藏教人的四谛,他的重点在苦谛。小乘人他修四谛的时候,他把重心放在苦,就是所有的修行都是要解决痛苦。我因为有痛苦,所以我要远离痛苦,所以我才去修道,去追求涅盘。所以这个核心思想,小乘的苦叫做生灭四谛。生灭四谛就是说,对于这个痛苦,他是二元对立的,这个生灭就是二元对立。就是说生死涅盘是对立的,有生死就不能有涅盘,有涅盘就不能有生死,所以,有痛苦就不可能寂静,有寂静就不可能痛苦。这是藏教人,是生灭四谛,就是二元对立的。

通教人,其实通教,他是一个利根的声闻人,他以无生来观四谛。通教的人离开三界跟小乘不一样,小乘是为了解决痛苦,但对通教的人来说,一切法毕竟空,没有什么痛不痛苦,就是他对诸法,一切法“法本不生,今则不灭”。所以通教是以无生来观四谛,所以也没有什么痛苦,也没有什么快乐,也没有什么寂静,反正就是一切法毕竟空,所以他因为毕竟空而了生死,叫无生四谛。

别教,别教我们一般说的就是菩萨乘,就是别教菩萨,就是权教的菩萨。那么别教的四谛叫无量四谛。这个无量四谛,无量是什么意思?就是六度万行。菩萨他修涅盘寂静,他可不是为了远离痛苦,他是为了道谛,就是我因为要成就道谛的关系,所以我才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它的核心思想在发菩提心,所以菩萨是以道谛为根本,修无量四谛。

那么圆教呢,圆教菩萨他是灭谛,他直接契入涅盘,就是一心真如,所以称无作四谛。圆教无作四谛就是说,心性本来就具足的,你根本不要去造作,它也不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圆教人是涵盖前面的藏通别三教。

这很重要!就是说,圆教人修四谛,他认为所谓的痛苦是唯心所现的假相。那怎么办呢?我用一个如梦如幻的无常的智慧、无我的智慧来消灭如梦如幻的痛苦。圆教人他是从涅盘来打底,他是从灭谛下手来修四谛,就是他站在一心真如的角度,就是灭谛。因为你一旦入一心真如,你跟佛是同一个水平了。

就是说,当你把什么事都拉到一念心性的时候,那你跟佛陀是同一个知见。当然,我们很多功德做不到,但是从看事情的角度,你跟佛陀是同一个角度。佛陀看事情,他是从一心真如来一心衍生万法;你今天如果站在一心的角度,那你跟佛陀刚好是同一个知见,你跟佛陀是一家人。所以整个圆教的四谛法是从涅盘下手,苦集灭道,他从灭谛下手。

所以,就产生了四种差别。

那有人说,那我们净土宗是从哪一个下手?

我们净土宗,厌离娑婆,我们是比照藏教人,用最钝教的。因为净土宗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刚好是二元对立法,它是对比式的,所以我们是用藏教法来往生的。

我们说过,藏教法的优点,效果特别好。你看,我要厌离娑婆,我要欣求极乐,这两个因缘相它是一种对比式的。虽然缺点是对立心太强,但没关系,反正权法嘛!你只要安住一念心性,对于你权法怎么操作,佛陀完全没有意见。《法华经》也没有意见,《法华经》是告诉你,你要会权入实。至于权法,你今天愿意怎么做,你能够达到你的目标、达到你的效果就是妙法。

所以佛陀对权法是没有目标的,也没有标准的。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在厌离娑婆的时候是比照藏教法,就是把自己观想成三界里面的钝根的众生,治乱世用重典,就是用生灭四谛,从苦谛下手。

这个是讲到四谛法。我们先休息十分钟,再来讲十二因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母子 哇!我重生到了六零年代! 轮回乐园之旅 神豪:开局祸害全校校花 跳龙门 综武:开局混入美女聊天群 开局截胡五虎上将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太过自律,垃圾技能全成概念级! 穿越诸天,幸亏有游戏抽奖系统 四合院回到五零 四合院:我的父亲是司令 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 快穿:绝版白月光,拒绝跌落神坛 快穿年代:享受生活 四合院之合家欢乐 他比我懂宝可梦 网游之逆天戒指 重生韩国,当财阀太快乐了 薄情郎君惹了罗小娘 
经典收藏快穿:绑定生子系统,美人好孕 快穿:炮灰女配的黑化日常 好孕生子,被99个醋王疯狂宠 快穿之作精女配她只想当咸鱼 快穿:娘娘靠生子好孕连连 快穿好孕娇娇又美又撩被宠上天 好孕小娇娘【快穿】 快穿之女配她咸鱼了 快穿好孕,我给十个男主生孩子 快穿:在每个恋综当万人迷怎么破 一朝穿回80末我只想搞小钱钱 快穿好孕皇后,留子去父称霸后宫 快穿:她绑定了好孕系统 快穿好孕美人给大佬生继承人 快穿好孕生子后我暴富又长命 好孕美人,靠生子拿捏天选之子 快穿:质疑万人迷,成为万人迷 我,废太子,乱杀一切! 暗夜医心 花妖宿主太诱人,反派皆是裙下臣 
最近更新榻上欢,惹上纨绔太难缠 时势行舟 魂毒 从吞噬开始模拟未来 港综:龙在香江,只想做财阀 家族修仙:我的悟性不断增强 从猎人考核开始成为最强猎人 赵有才和张小花的冒险传奇故事 搞笑还侧妃?我送你归天还差不多 穿书反派御姐的自救之旅 领证这事儿你别急,省得还得离 重生后,我果断退婚转嫁冷面军少 四合院:饥荒年代,我有万亩农场 初火影,后为仙 强绾君心,得到高僧也得日日宠我 三岁宿主决定给自己养个皇帝爹 边界之外鱼卜道 我囤货投喂,流亡憨公主逆袭成女帝 贵妃自请下堂后,陛下他后悔了 泄露心声后:铁血军官红了眼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 妙法莲华经txt下载 - 妙法莲华经最新章节 - 妙法莲华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